勠力同心 联合筑牢“安全墙”

——我国台风灾害防御和应对机制纵览

来源:中国气象报

在我国,台风是对沿海地区造成较严重影响的气象灾害之一。一旦防御措施失当,往往会付出巨大代价。而防御台风,不仅需要预报准确,还需要预警的及时、准确发布,接到预警之后各防台风部门、单位的迅速响应,以及全社会的灾害防御行动与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这也是做好台风灾害应对工作的关键。2005年8月,强台风“麦莎”登陆浙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前做出周密部署和具体安排,根据预报信息,在20小时内转移124万人,极大限度地降低了台风造成的损失。

我国的台风灾害防御与应对机制,可概括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当台风来临时,各级气象部门首先要将预报预警信息上报给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主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指挥民政、水利、海洋、国土等部门采取应对措施。气象部门与交通、国土、民政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开展联合会商,共同应对灾害。依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气象部门将台风预警信息向全社会发布;通过气象灾害信息员队伍,打通预报预警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IMG_256

2014年7月11日,“威马逊”来临前,海口港的渔船根据预警回港避风。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在我国台风灾害防御和应对工作中,这一指示得到了生动体现——

在预报层面,为满足防御和应对工作的需求,台风预报已不仅仅是对路径、强度等的预测预报,灾害影响预报已逐渐成为防台风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中央气象台正加快推动台风灾害影响预报发展,现已完成台风大风、暴雨灾害影响的精细化评估产品研发及业务化运行,可根据台风灾害影响开展滚动跟踪评估,给出任意时段台风对房屋建筑、渔船、基础设施等造成的可能影响。在广东,省气象台牵头,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将重点目标、重大危险源、应急队伍、应急资源、应急预案等数据信息汇聚在“一张图”上,可对台风灾害的影响进行精细化预测。

IMG_256

广东省气象台牵头建设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决策辅助系统,绘制了涵盖重点目标、重大危险源、应急队伍、应急资源、应急预案等基础数据信息的“一张图”,并将精细化智能网格“一张图”嵌入其中,实现了政府部门海量数据的整合与应用。来源:广东省气象局

在风险管理层面,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展了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和防台风减灾效益评估工作。中央气象台制作的台风大风破坏力预估产品、暴雨综合灾害预估产品曾多次亮相国家防总的重要会议,引起决策者高度重视;在每个台风过程结束后,中央气象台均会对台风影响、灾害特征及服务效益进行全面评估。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承担了亚太经社理事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防台减灾效益评估”项目。该项目证明,登陆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误差每减小1公里,可减轻直接经济损失约0.98亿元,24小时强度误差每减少1米/秒可减轻约16.7亿元损失。

       预报是防台风的第一道关口,而要想发挥防灾减灾效益,预警发布则是关键一环。2015年5月1日,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成立,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投入业务运行。截至2018年1月26日,通过该系统共发布台风预警信息10083条,其中红色预警1027条,橙色预警1444条。目前,已有16个部委通过该系统对外发布预警信息。在中央气象台通过该系统发布台风预警后,国家海洋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均会通过该系统发布相关台风预警。譬如,国家海洋局会通过该系统发布海浪、风暴潮预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会通过该系统发布台风、海浪、风暴潮等引发事故灾难的预警等。中央气象台一般会在台风影响范围进入我国48小时警戒线后开始发布预警,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则按照当地影响情况,因地制宜、创新手段开展预警发布工作。

以预警信息为“发令枪”“指挥棒”,我国防台风部门联动机制高效运转。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联合筑牢抵御灾害的“安全墙”。预警信息一旦发出,民政、海洋、海事、交通、公安、农业、教育、国土、旅游、消防等部门均积极应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以2017年第20号台风“卡努”为例,根据预报和预警信息,广东省防指召集气象、海洋、水文、海事等多部门联合会商。全省紧急召回18477艘渔船到港避风;省交通厅安排琼州海峡停航;省旅游局要求各旅行社停止组团前往受影响区域;省海事局通知海上石油平台组织人员撤离;各地停课机制及时启动。

       强化法治保障和增强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是完善台风灾害防御与应对机制的重要途径。截至2017年6月,我国先后制定出台气象方面的法律1部、行政法规3部,部门规章19部,地方性法规101部、地方政府规章121部,对包括防御台风在内的防灾减灾工作、规范和责任作出规定。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气象灾害应急条例都对各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应对台风举措进行规范,明确了停课停工机制。在每年世界气象日、中国防灾减灾日、汛期等重要时间节点,我国都会进行大范围、通俗化、趣味化的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台风的科学认识水平。

  提高台风灾害防御和应对能力也需要开展国际合作。2017年,在世界气象组织二区协(亚洲)第16次会议上,亚洲区域国家达成共识,支持中国气象局与香港天文台联合开展“加强二区协减轻气象灾害风险能力试点项目”,建设全球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亚洲枢纽(简称GMAS-A)。该项目与中国气象局承担的世界气象中心、全球资料产品和预报系统中心、南海区域台风预警中心等建设相结合,对于提高台风灾害区域联合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来源:《中国气象报》3月1日三版 责任编辑:郝静)


上一篇:广东:国土气象部门加强地质灾害联合防治
下一篇:品元宵 迎佳节